建筑是一个国家、民族所留下来不会跳动的 历史 音符。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等,埃及的金字塔,希腊和古罗马的古 体育 场等等,都是世界 历史 上少有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古建筑多是土木结构,砖石结构的相对而言不是很多,这可能与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根据当时就地取材的建筑指导思想有关。最著名的就是秦朝的阿房宫,根据杜牧的《阿房宫赋》所描述,为了修筑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也就是将临近咸阳的陕西、四川大山上的树就砍光了,可见为了修建大秦宫殿,用了多少木料。
只可惜,楚汉相争,秦王朝的覆亡。西楚霸王项羽首先攻入秦王朝首都咸阳,一把大火将阿房宫焚为灰烬。这就是木结构建筑的缺陷,可经风雨,但经不住人为的破坏。当然还有近代历经大清王朝百年修筑、完善的号称万园之园的北京圆明园,八国联军除了将里面的奇珍异宝掳掠一空外,也是一把大火将其焚毁。
木结构建筑搭建速度可能比用石料建筑快,还有就是建筑文化的差异。所以形成了西方的古迹多是石材建立的,而东方所留下来古迹多是土木结构。
欧洲西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家、画家和建筑工程师等对人类 社会 影响深远的 历史 人物,这批人利用先进的文化指导 社会 实践,建设了令东方人感到“高大宏伟”的宫殿和教堂,并且历经风雨、雷电考验仍然是屹立不倒,确实令人称奇。
中国福建省的永定土楼,是由中原移民,也就是客家人所创造。全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用生土夹着芦苇夯实砸压出来的,历经几百年仍然屹立不倒,至今土楼里还住着人。要不是上世纪美国人利用卫星拍照,怀疑是中国又建设的先进武器试验场,就是中国人也不清楚还有这种奇葩建筑。当然还有陕北的窑洞、地处中原河南陕县的地坑院,都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所留下的杰作。
所以说,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人们为了生活生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建设了适合当地人生活习惯的房屋,没有优劣之分。有的只是当地百姓感觉到生活方便、感觉到舒适,都是优秀的建。(2020/09/24)
有人喜欢盖房子,有人喜欢建城池,东西方建筑理念的差异吧!
中国的建筑奇迹是故宫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
而西方多是教堂等
话说,中国不信基督为什么会建教堂?
中国信的是儒释道,儒家就不说了,道观和寺庙也是很多了。
这个问题该怎么说呢?
我说古代欧洲的石制教堂是由水泥建成,你信吗?
但中世纪欧洲的石制教堂确实是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才把教堂建上了百米高空。
其实水泥就是将火山灰磨细混和一定比例的沙子既成,所以古罗马利用水泥建成了超大型斗兽场,建成了庞大的引水渡遭。
而我们中国却一真到清未都不知道火山灰能制成水泥,以至把引进外国的水泥称为“洋灰”。
没有水泥单靠木头,你怎么都不可能盖出厐大雄伟,高出地面百多米的建筑来。
欧洲石头建筑总体是两种风格,一个希腊式的风格,喜欢弄出各种柱子支撑屋顶;一种哥特式的风格,用石头垒成石墙支撑屋顶。 当然,从这两大风格出发,还产生其他的混搭式风格。
我们常说“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像原始 社会 就必然有奴隶主阶层,封建 社会 就必然有王侯将相。其实可以省略两字,“生产力决定建筑”,生产力影响着建筑用料,水准高可供选择就多,如今普遍的钢筋混凝土楼,古代可做不到。
回到最初的建筑模式,无论中国还是欧洲都是木制结构,只是随着生产力提高,才产生石制建筑。区别在于,欧洲的古代建筑兴起石制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兴起砖石建筑,而出品石制建筑不多。
其实,石制建筑、砖石建筑都能建造的高大宏伟,但是石制建筑花费工期长、不容易损坏,更不怕火灾;砖石建筑花费工期要短,更容易受到破坏,尤其是火灾。
这也就不难理解,很多中国人去欧洲,经常就能看到宏伟建筑,稍微大点的教堂就是如此。因为欧洲人信教的多,肯下血本造大教堂,那些石制品又不容易坏。古代中国也有很多宏伟建筑,不过很多砖木建筑都毁于 历史 ,剩下的自然数量上比不过欧洲。
所以, 我觉得中国高大宏伟建筑比欧洲少,主要原因是宗教信仰,古代欧洲人愿意为石制教堂付出时间、金钱、精力。 从损坏度来说,虽然砖木建筑不像石制建筑,容易在火灾、兵灾里遭遇浩劫,但绝非主因。
因宗教而产生的石制建筑,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建造的虔诚和力量,因为中国就有不少这样的建筑,像敦煌莫高窟、像龙门石窟。几代人能够忍受艰辛,在石壁上开凿创造,给后人留下鬼斧神工般的奇迹。
那么,欧洲的石制建筑也一样,多数是教堂,而宫殿、城堡的数量只占少数,每一栋都堪称大工程。夸张的可以建造几百年,比如2010年被教皇本笃十六世封为“宗座圣殿”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从19世纪施工到现在还没竣工。
石头用于宗教,中国人建石窟;用于坚固,祈求万世,建墓葬地宫。地宫是很奢华的,迄今没打开的秦始皇陵、武则天乾陵,不知什么样。但乾隆皇帝的陵墓可以做例子,尽用石材,极尽恢宏与奢侈。地宫、石碑、石刻,都是求不朽的,用石。但人居,石头只用基础,上为砖木,讲求便利与舒适度。宗教建筑,多是人神公用,常为砖木,像塔之类,有体现永恒之意,有精品石刻,也有砖塔。实际施工,砖的便利性高于石头,就多用砖。中国文化是多元存在,并不存在一定用什么,不用什么,至于用西方的教堂来衡量,我们古代不那么生活,也就不干那个事情,不干,也就没有。
这是因为:中国和欧州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中华民族崇尚木质结构的建筑,因为它轻便,坚固,美丽漂亮。比如故宫,天坛祈年殿,颐和园,应县木塔等都是木建筑。而石材虽坚固但笨重且冰凉。我们的祖先只用石材铺地,做栏杆,筑坟墓,但不用于高大建筑,比如吴王夫差在姑苏建造的豪华宫殿,武则天在洛阳建造高达近百米的明堂都是用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材建成。
欧州人跟我们理念不一样,他们是村村有教堂,(我中华民族是县县有木塔),而且多为石质材料,这是因为欧州本就是石材产地,意大利大理石全球闻名,就地取材,方便又快捷,和陕西清涧县一样,山上石头一层一层的,当地人就用石板当瓦用。这也是欧州多石材建筑的原因之一。
这和欧洲信仰神论有关, 大多统治者用神论统治民众的思想 精神。
中国古人讲阴阳,重五行,追求天地人相融合,这一文化现象也体现在建筑上。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石头在中国也是很受欢迎的。
从建材的角度来讲,在古代中国的地面上,确实很少有以石头为主材料的高大建筑。原因可能有以下原因。
从阴阳的角度讲,石头属阴,石头房子虽然结实,但阴气太重,可能不利于身体 健康 。而木有阳有阴,选阳木建房为顶,择石为基,以土坯砖块为墙,集牢固性舒适性为一体,阴阳结合,古人可能觉得住的比较惬意。
古代中国纯石头的大型建筑工程也是有的,主要是帝王的陵寝,人去世后到了阴间,用石材建造人生的归宿还是合适的。
中国的故宫是一座伟大的古建筑群,故宫又名紫禁城。
紫禁城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材为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皇家建筑群。
中国的建筑似乎是有生命的,如果一座房子长期没有人住,时间一久,没人打理,是很容易坍塌的。
中国和欧洲不一样
你少见多怪吧!
中国宏伟宗教建筑哪里少了?
佛教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更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当然还有天下无双的乐山大佛。嗯,这些是佛教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也有,泉州老君岩石像,四川蓬溪县高峰山老子石像。
哪个不比你口中的啥子大教堂宏伟?
比尺寸比体积中国人从来没怕过谁!
中国人不仅是天生厨师,更是天生建筑师,狂热宗教徒中从来不缺少这些人。要做大的话,中国人可不屑于搭积木,要做就做最大,直接开山凿石造像,于是就有了各种佛窟。你别以为那些石像造成后就放着任由日晒雨淋,先民们哪会这样亵渎信仰?石窟上下都建有巨型佛龛保护,这不过多系木结构难以长久保存。
至于说为啥城区寺院道观建筑中少有石结构?那是因为中国古人更壕,大家喜欢建铜像,几万斤一尊的并不罕见,须知铜在古代中国是硬通货,真不能再大了——听说过“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吗?其实都是给钱逼的。按照宗教美学,塑像接近房顶最能给人神圣感,所以就没必要建太高了。
真要高也不是没有,很多佛塔就是石结构。比如泉州开元寺镇国塔(东塔),全石榫卯结构,高48米,不用一根钉子,这工艺天下第一,甩同期欧洲八条街!
转载请注明:石材网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很少有像欧洲石制教堂宫殿这样高大宏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