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毛笔隶书字体

石材养护 浏览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一、笔

1.说笔

毛笔,据说是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创制的,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实际上,在湖南

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为竹杆、兔毫,并有笔套。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

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其中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笔也是竹管兽毛

所制,并有一个中间开口的笔套。这是西汉文帝时的产物。有人说,西周时期即已用笔。

毛笔的笔杆一般用竹管制,讲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犀牛角、象牙或金银制的,那就

是工艺美术品了。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软)健(硬)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

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

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

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的

型号有多种,写多大的字就用与之相适应的笔,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都无法取

得良好效果。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

,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

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2.宣笔 介绍

宣笔为安徽省泾县文房四宝之一,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

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

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到唐朝时,安徽省泾县便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故得名为宣笔,

随后被列为贡品和御用毛笔,此后制笔名家辈出宣笔盛行全国成为文房四宝珍品之一。

近年来宣笔制造业发扬传统工艺,多方求教于书画名家,继承创新,现在宣笔的品种

已多达三百多种,选料严格,工艺考究,精益求精。有名家设计的“鹤颈”“古法胎毫”

、“莲蓬斗笔”、“北尾合毛”,都达到了尖、圆、齐、健的四法要求。它不仅畅销国内

各省、市,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

3.毛笔的分类与性能

毛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是秦始皇派去筑长城的那员大将蒙恬,取中山兔毫

制成的。这个传说虽不可靠,但也有一定的依据。从1954年在长沙左公山出土的战国时

期的毛笔来看,它的确是用兔毛制成的。不过这种笔与现在的不一样,它的笔头是用兔毛

包扎在竹管外面,再裹以麻丝,涂上漆汁制成的;笔锋坚挺,宜于书写。这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毛笔了。后来,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制笔工艺也随之发展。笔工们根据使用者的需

要,曾试用过各种禽兽毫毛作原料,如鹿毛、獾毛、猪毛、鸡毛、兔毛、羊毛、黄鼠狼毛

等,结果发现兔毫、黄鼠狼毫、羊毫性能最好,以后就被广泛使用,成为制笔三大原料。

按照不同的原料和性能,可把毛笔分为硬毫、软毫、兼毫三种。硬毫笔包括老兔颈毛

制成的紫毫与黄鼠狼尾毛制成的狼毫两种,笔毫均为棕色,笔性硬健,弹力强,蓄水少,

画出的线条苍劲爽利。山水画中树木的立干、出枝、勾叶、点叶,山石的勾勒、皴擦、点

擢,屋宇、人物、舟、桥、水波、瀑布等细线,都需靠弹性强的硬毫才能得以表现。软毫

笔,用羊毫制成,笔性软,蓄水性强。山水画的渲染多用它。米点山水与泼墨山水也常用

羊毫,能收到笔酣墨饱、水墨淋漓的效果。兼毫笔由硬毫与软毫配制而成,有紫狼毫、紫

羊毫、鸡狼毫等品种,硬度在狼毫与羊毫之间,可根据个人的习惯与需要去选用。

此外,根据笔锋的长短,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

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容易使线条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根

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

“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枝,“小白云”、“大白云”羊毫

笔各备一枝,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锋多尖锐,只适宜画细线,皴

、擦、点擢用旧笔效果好。有的画家喜用秃笔,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趣。好的毛笔,都具

有圆、齐、尖、健四个特点,使用起来运转自如。画笔用后要及时冲洗干净,避免墨汁干

结损坏。

我国的制笔,历史上有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两大中心。现在上海、

苏州、北京、成都等地生产的画笔也享有盛誉。

4.湖笔介绍

湖笔的产地在浙江吴兴县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

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

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

、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

”。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

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这一带的山羊,每只

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

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

毛纯耐用的优点。

二、墨

1.说墨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

土之类也。”说是黑土,可能是指黑色一类矿物质,或矿物颜料,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

,倒出现得更早。说是煤烟所成,却是西汉以后的事。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

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或磨成粉末后

加水使用。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

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

县的纸很有名。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改进易州制墨方法,制成“新安

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直到明清时,徽州制墨业更有发展,以胡开文

所制为最有名。徽墨的特点是: “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

郁,丰肌腻理。”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及施以五彩,嵌在锦匣

当中,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为了方便,目前一般书画都采

用墨汁,以一得阁和曹素功所产为佳,但讲究用墨的人仍采用研磨徽墨的办法,创作书画。

2.徽墨介绍

徽墨 , 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

地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

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是书画

家的必备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

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徽墨

也有广泛应用。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三、纸

1.话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

。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和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广泛

使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

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

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自唐以来,历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

,后逐渐扩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

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誊为:“滑如春

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

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

笔重彩。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史纸即可。

2.宣纸介绍

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现属于宣

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纸”)。这里山清水秀,溪水潺潺。为手工制造宣纸提供了丰富

的自然资源:檀皮、草料、调料、溪水等等。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制造宣纸,以为生计。

从古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历代王朝都把泾县宣纸列为“贡品”,安徽泾县宣纸在国际博

览会上多次获得金奖,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

宣纸--品质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色泽不变,而且

久藏不腐,百折不损,耐老化,防虫防蛀,故有“千年寿纸“的美称。历代文人墨客书画

名家无不珍爱喜用。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

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产生出特殊丰满的艺术效果。

用宣纸制成的册页、信笺、印谱、对联等工艺文化用品,是企业、团体、个人的上等

书写佳品,可以久不变色、不虫蛀。具有很高的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

四、砚

1.说砚

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我国传统有四大砚,

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端州(肇庆市)东郊端溪,唐代就极出名,

李贺有诗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

砚。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温

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石上且有鸲鹆眼等自然纹理,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

,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歙砚的

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

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

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

,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用绢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

里装满细泥沙,用来制砚。另有鲁砚,产于山东;盘谷砚,产于河南;罗纹砚,产于江西

。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

2. 端砚介绍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

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

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

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

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

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

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

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

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

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

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

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

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

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

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

、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端溪龙皇巨砚》,其长为2.76米,宽2.16米,厚0.21

米,重达二吨。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并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现收藏于

鼎湖山宝鼎园内。

3.歙砚介绍

歙砚中国名砚类名,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

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

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

后,歙砚名闻天下。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

,色泽清纯, 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

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

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

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

的面貌。 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七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

,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

。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

连的珍品。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

,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

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

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

所宝重。

此外,歙砚在雕刻、养护、砚史著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现代的歙砚生产, 无

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

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五、初学者选择字帖的原则

选帖是学习钢笔字的重要环节,字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摹的效果。初学

者选择字帖的原则是:高水平、实用、适合自己的特点。

1.要选择规范、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选帖时应注意:第一,所选取字帖的字形应当是

正确规范的,这是练习楷书的起码要求。第二,所选字帖的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同是较

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只有自己喜欢,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2.要注意选帖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选帖的连贯性是对初学写字者而言的,变化性是对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而言的。

这实际上是临帖“先专一后博学”要求的体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临帖的专一主要表现在

认真临好一本楷书字帖的同是时,可选择一本与楷书风格接近的行楷字帖练习(最好是同

一人编写的字帖)。这样临摹练习起来容易接轨,入帖快,效果好。对于有一定楷书和行

书基础的人来讲,在基本掌握一种字帖的风格 之后,应换一本其它风格的字帖临摹。通

过反复的临摹训练,吸取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这就要求选帖注意多样性

、变化性,不受一家一法的限制。

3.关于选帖的“品位”高低问题

历来大多数书法家都主张,习书之人应选择高品位的字帖临摹。实践证明,只有临

摹高品位的字帖,才能练就高品位的书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讲,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盲目追求高品位,不仅难以理解其高妙之处,而且难以掌握

,时间长了,必然失去信心。因此,初学者必须从基础入手,先求平正,再学分布;临贴

时先求形似,打好基础,站稳脚跟,再一步步追求神似和险绝。

六、毛笔的使用和保养

毛笔出厂时,笔头通常用鹿角菜粘着。这样,既便于包装,又不折损笔毛,还能使笔毛

直顺、踏实。使用的时候,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捏开后,用清水(凉水)将笔毛浸透,把笔头全

部泛开,把笔中的菜液涮净,去掉根部没有胶住的浮毛,然后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就可以

着墨使用。

毛笔初次使用时,要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笔头吸足墨再用。特别是大笔,

浸泡时间更要长一些,让笔头吸足墨。因为笔头内部的毛,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墨浸透,

即使笔毛的表面沾满了墨,笔毛仍不太踏实,呈膨胀形,使用效果不太理想。使用过几次后

的毛笔,笔尖被墨完全浸透,会变得直顺、踏实,拢抱结成一体,弹力也会稍大一些,使用效

果最好。

毛笔使用完毕后,立即用清水把笔头内所含的墨冲涮干净,挤净水,“妙笔书后……涤

去滞墨,则毫坚不脱,锋颖不秃,可耐久用”(屠隆《考盘余事》)。再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捋

直顺,挂起晾干,以备再用。

刚刚洗涮过的湿笔,不宜马上插入笔筒内,以免笔头中的水渗入笔膛内,造成笔头根部

霉烂,脱毛。

毛笔再次使用的时候,还需用凉清水把笔头浸透,挤净水,才可以着墨使用。如果不先

用清水把笔头浸透就直接入墨,笔头内部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墨浸透,使笔头内部留有空隙

,笔尖就容易开叉,使用完毕也难以涮洗。

有的人把使用过的毛笔,不经洗涮就插入一个铜笔套或塑料套内,以防笔头干结,以备

再用方便,这样做,虽然能避免笔头干结,再次使用时方便,减去了涮笔的麻烦,但是效果很

不好。因为墨对笔毛的腐蚀力很大,特别是某些质量低劣的墨汁,对笔毛的腐蚀力更大,一

枝上好的毛笔,往往使用日期不长,笔锋就变秃。尽管造成笔锋变秃的原因很多,如纸过于

粗糙,笔头的毛质量低劣,生产时尾毛配制,处理不当等,但是墨对笔毛的腐蚀往往是主要

原因之一。更有甚者,笔头从笔斗口处全部烂掉,这个现象明显证明是墨在作祟了。更不要

使用后的毛笔既不涮净墨,也不戴笔套,使笔头干结成一个硬疙瘩,再次使用的时候,短时

间内泛不开,就急用力按压笔锋,那样做很容易把笔锋压断,使笔无锋尖,散锋不拢抱,无法

使用。

另外,毛笔使用以后,不把笔头中的墨涮净,笔头内部存的墨渣会越积越多,使笔头变形

,笔根结成似墨块硬的疙瘩,形成“大肚子”,造成笔不成形,笔尖开叉,不拢抱。

没有泛开使用的新毛笔,长期存放,要用塑料纸包好,封严,加防虫剂,通常加放樟脑球

,然后放到纸盒内或木箱里,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需要经常晾晒,以防长霉,也可增强防虫

蛀的效果。用黄莲水把毛笔头浸透,然后挂起晾干,长久存放,虫不蛀。

七、中国画题画的学问

西洋画画满,中国画留空。中国画的空白引出了题中国画的能力和学问,使中国画

成为诗 或文 、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不管如何综合,有一个原则不能变

,即必须以画为主,否则不啻中国画的异化。

清钱杜《松壶画忆》:“画之款识,唐人只是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

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犹是细楷一线,书无两行者。惟东坡行款皆大行楷,或

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亦云:“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

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二人所言,不烦取证。即如日本京都高桐院所藏中国画《山水图

》,曾被认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后因从中央的松树上方发现小小题识———“李

唐画”的落款,方始断为南宋初期宫廷画家李唐所作。

款题图画始自苏轼、米芾,至元明而渐多。高情逸致,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画有一定落款处,行数或长或短,或双或单,或横或直,变化多端,题得其所则相称

,不得其所则不称。因此,画固有因题而益妙,亦有因题而败者。元明人工书,虽侵画位

,亦觉隽永。如倪云林,不独跋,兼以诗,往往有百余字者,画面更见高雅。至青藤、白

阳辈,行款狂放飘逸,有“抢镜头”之嫌。但一则诗文高妙,如青藤题《墨葡萄》诗云: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借题发挥,

感慨寄托自然;书法狂放洒脱,与画面十分协调,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画之款识格式,至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终臻完全成熟之境,成为画面的有

机组成部分,不独生发画意,寄托情思,更见画面构图之完美。至潘天寿先生而穷极变化。

题画的学问,下述三方面不可或缺:一是文学精,即自作诗文精妙,或借古诗文贴切

;二是书法精,不但题的书法本身精,还必须与画面协调,如狂草再精,也很难题在工笔

画上;三是构图精,上文所谓“画有一定落款处”也

八、国画知识点滴

中国字画的形式多姿多彩有横、直、方、圆和扁形,也有大小长短等分别,除壁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中堂

中国旧式房屋,天花板高大,所以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条幅

成一长条形的字画成为条幅,对联亦由两张条幅配成。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

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

。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至于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成,亦可分裱为条幅

,颇为美观。

小品

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

,十分精致。

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

的优点。至于不反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卷轴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

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册页

将字画装订成册,称为册页。近代有文具店特别将装裱册页成本,以供人即席挥毫。

册页可以折叠画面各成方形,而与下列长卷有不同之处。

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屏风

单一幅可摆与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至于屏风

,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坐立地屏风之用。

九、了解钢笔书法

1.写字姿势

写字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

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等多种疾病的发

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钢笔书法以坐着书写为主。正确的坐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

;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

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学生按要求坐好,教师指导纠正。

2.执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用执笔,在拇指、食指、中

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尖3cm左右的折杆下端。食指稍前,在拇指稍后,中指在在内侧

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的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用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

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用指握笔要实,掌

o

转载请注明:石材网 » 急需毛笔隶书字体